闭环·情怀·未来 ——后疫情时代高知海归邹朗坚的教育情怀与梦想

2024-11-07 15:55 鹿鸣 环球教育资讯
浏览

闭环·情怀·未来

——后疫情时代高知海归邹朗坚的教育情怀与梦想

刘大勇/文 郭潇潇 陈婉菱/图

在全球化与教育多元化蓬勃发展的当下,高知海归投身教育事业已然成为备受关注的现象。近期,记者对帝国理工学院2024届优秀毕业生邹朗坚进行了专访。他从深圳的国际高中A-Level课程起步,在英国G5名校帝国理工学院完成本硕连读之后,又回到深圳的中英公学高中部任教A-Level课程,如此形成了一个别具意义的“闭环”,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情怀与深入的思考。

求学足迹与成长印记

邹朗坚在深圳求学期间,其学术路径的转变有着深层次的原因。2015年中考结束后,他通过对自身学习潜力和优势进行综合考量,选择就读A - Level国际课程,凭借自身努力,最终以优异成绩被帝国理工学院录取,从而开启了出国留学之旅。

留学体验与思想转变

帝国理工学院在他的学术生涯中具有特殊意义,在此的学习经历深刻塑造了他如今的教育理念。在帝国理工学院就读期间,邹朗坚深深被那里严谨的学术氛围以及前沿的科研平台所震撼。他说道:“这里汇聚着来自全球各地的精英人才,每一次的思维碰撞都让人兴奋不已。这段时光,不但加深了我对科学的理解,更为我的教育理念奠定了基石——重视批判性思维与实践创新能力。”

海外归来,初心不改

从世界顶尖学府毕业之后,邹朗坚果断选择回国投身民办教育事业。一方面,源于他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已经适应了英国的生活,但深圳的故乡情怀始终强烈地吸引着他,并且他觉得在中国工作更富有激情。另一方面,在众多的就业选择中,他更倾向于与人交流互动,相较于互联网大厂等工作的单一性,与学生的沟通对他来说充满乐趣和未知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故事等待他去发掘。

在后疫情时代,全球教育格局出现了显著的变化。邹朗坚认为,当前国际化教育的竞争日益激烈,并且逐渐趋向饱和状态。然而,他的职业规划并未因此而改变,反而更加坚定地在民办教育领域深入耕耘。

闭环教育的深层含义

在邹朗坚眼中,闭环教育不只是个体成长的循环过程,更是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完美融合。“从深圳的A-Level课程出发,到进入帝国理工学院深造,再回归民办学校教授A-Level课程,每一段经历都在不断加深我对教育的理解。我期望通过自己的工作,助力学生构建全球视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造力。”他坚信,闭环教育不但能够推动个人成长,还能促使整个教育生态实现良性循环与发展。

民办教育的新篇章

在邹朗坚看来,民办国际化学校最大的优势体现在灵活性和创新空间上,特别是在国际化背景下,其包容性和开放性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类学校能够更迅速地适应教育变革,引进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技术。而且,小班化教学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不过,民办教育也面临诸多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教育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逐渐走向饱和。但邹朗坚依旧对自己的选择毫无悔意,他直言,民办教育凭借其灵活性与前瞻性,在人才培养、课程设计等方面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其独特优势更加凸显。

教育情怀:对后来者的启示与期望

对于那些有志于投身教育行业的年轻高知海归学子,邹朗坚建议他们在大学本科或者研究生阶段首先要探寻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遵循自己的内心去尝试和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如果决定从事教育行业,那就必须是出于内心深处的热爱并且全身心投入。”

作为一名留学归国的教育工作者,邹朗坚表示自己目前并不期望在社会上留下多么宏伟的印记,他只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被学生铭记、富有责任感的教师,让学生真正从他的教育中受益就足够了。“这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后疫情时代中国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改革机遇,我希望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为学生们开启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让他们能够看到更为广阔的知识天地。”(刘大勇/文 郭潇潇 陈婉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