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石油化工学院“黄河梦萦,红韵济民”项目:文旅融合助力黄河口富民工程建设
近日,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河海文韵”团队发布的“黄河梦萦,红韵济民:黄河口文旅发展推进富民工程建设研究”报告,在东营市文旅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报告基于东营市25个文旅示范区,深入剖析了黄河口文旅产业的现状与未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报告指出,黄河口地区文旅资源丰富,但开发存在短板,产业规模小、业态单一,且面临政策与市场制约。针对这些问题,“河海文韵”团队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等多种方法,借鉴淄博、西安、哈尔滨等地成功经验,构建了“文化+旅游+体验”等创新模式,并在东营市多个试点进行实践。
河海文韵团队在黄河文化馆调研合影
在杨庙社区,通过引入红色剧本杀等新颖体验项目,游客量大幅增长,人均消费也随之提升。居民们不仅享受到了文旅产业带来的红利,还积极参与其中,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稻田画景区在旺季的日均游客量增长了87.5%,人均消费翻倍,农产品销售额也显著提升。刘集景区在“七一”期间游客量激增,服务利润大幅增长,红色衍生品消费占比超过50.8%。
为了更科学地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河海文韵”团队运用GBDT模型对2025-2030年黄河口文旅收入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该时段文旅收入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5%-20%,经济效益显著。同时,项目还将直接吸纳3000人就业,间接带动5000人就业,为东营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河海文韵团队成员在馆内邀请游客进行问卷调查
“河海文韵”团队的调研不仅停留在数据层面,他们还深入基层,与游客、居民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和期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团队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项目的后续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东营市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区域合作,提升服务质量,努力打造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同时,还将继续深化“文化+旅游+体验”等创新模式的应用,推动区域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让黄河口文旅产业成为富民工程的新引擎。
“河海文韵”团队的这项研究不仅为东营市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为其他地区文旅融合、富民工程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黄河口地区将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旅游胜地,为东营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